幼龍魚在十公分左右,不易正確辨別出牠們的品種、級數與潛力發展。進口商與水族業者、水族業者與購買者之間,往往會有錯買錯賣的事情發生,而造成不愉快的買賣糾紛,例如:紅龍(含血紅一號、傳統一號、一號半、二號)、過背金龍,黃尾金龍、紅尾金龍、青龍等,進口商進口30尾的一號幼龍而在原產地便被批發商摻雜別種龍魚2~3尾,進口商不察而批發給水族業時,如果不是很有經驗的水族業購得,而將幼龍展售,便可能造成不愉快的買賣糾紛。
會產生這種糾紛,是因上述幼龍魚的特徵差距極微,不是經常接觸幼龍魚或是對幼龍魚的特徵有深入研究者,非常不易分辨,然一般人該依據什麼論點來區分品種呢?
目前國內水族館出售的幼龍魚,如澳洲龍、非洲龍、黑帶、銀帶、海象品種,因祇有一種,而且體型、顏色差異明顯,購買者只要稍具龍魚認知經驗,一眼即可分辨出是何種幼龍魚,此文不另做特徵介紹。但在此提醒讀者,選購時必須仔細觀察幼魚是否健康;健康狀況可依幼龍魚的游動是否順暢、呼吸頻率是否正常、鱗片是否平順亮麗、各部位緒是否完整無損傷,來判定健康狀況,做為選購的參考。
在去年年底,水族業者曾大量引進澳洲龍幼魚,目前各水族館均有出售,名為「神龍」、「珍珠龍」等,其價格由初期萬元以上,跌到二至五仟元左右,甚至更低。因價格差距極大,讀者選購時須多方參考,以免吃虧。 幼龍魚的辨別以東南亞品系最困難,其體型、顏色相差不多,加上在原產地的魚場,以次級品系龍魚苗從卵囊退化開始,便精心培養,使其體色紅艷,而稱為特級品。一般魚友在選購時,稍一不慎即容易吃虧上當。
雖然東南亞品系的幼龍魚不易區分,但也絕非不可能,總有些脈絡可循;首先須瞭解不同品種幼龍魚的差異,與自已多方面的參考比較,才能有確實的認知經驗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